清咸(宁波)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
熊市好还是牛市好

  • 64 阅读
我们今天的话题比较反人性,不过我们始终坚持反人性的思维。因为这个世界的真理就是反人性的,所以老子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“反者,道之动”。

好了,我们言归正传,今天的主题是牛市好,还是熊市好。

图片

对于大多数人而言,当然是期盼牛市。只要是老股民,跟我聊天必聊牛市什么时候到来。这就是典型的周期思维,人们的惯性思维总是寄希望于通过牛市获得利润。既然大多数人都是周期思维,那就有两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深度思考:

首先是牛市来了,你能赚到钱吗?我可以确定的给出答案,像2007年和2014年那种同涨同跌的牛市一去不复返,再也不会来了。2007年6000点的那波行情,几乎不需要你有任何投资相关的知识,随便找一只股票都能翻好几倍。2014年那一轮行情就开始出现变化了,首先是由人们都不看好的创业板开始启动牛市,一年之后,主板市场才逐渐开启了短暂的牛市。

图片

所以我们看,在2014年那一轮牛市中,创业板跑出了500%的涨幅,而上证指数仅仅上涨了一倍多一点。我们再看2019年那一轮牛市,创业板跑出了200%的涨幅,而上证指数还在打3000点保卫战。甚至很多人在那两年都没有牛市的感觉。可见,在未来的证券市场中,牛市的复杂程度会越来越高,即使牛市来了,大多数人也是很难受益的。

接下来我们思考第二个问题,熊市的周期要远远大于牛市。也就是说一年的牛市至少要有两年的熊市来消化,对于大多数人而言,是不是在漫漫熊途中,不但消耗掉了所有利润,甚至本金也会亏损很多呢?所以绝大多数人是跳不出牛熊转换这个周期的,人们只看到了牛市的大框,却很少深度思考牛市和熊市的诸多细节,这就是人性思维。要想扭转这个局面,就必须进入反人性的思维逻辑中。

其实,在我眼里,只要没有系统性风险,熊市反而比牛市更舒服。什么是系统性风险呢?就是2015年股灾那种,市场通过暴涨之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。只要打开一个口子,滔天洪水就会倾泻而出,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。我们看,最近这两年的熊市是系统性风险吗?很显然不是的。

图片

为什么说在没有系统性风险的熊市中,收益率反而会更大呢?因为在大家都下跌的同时,撤出来的资金就会集中到某一个点上,从而形成一小部分股票出现暴涨行情。也就是说,这一小部分股票在启动之前所表达的信息就更加明确。我们看,从10月9号指数进入调整以来,绝大多数人手中的股票并没有怎么上涨,但是反观市场,出现连续涨停的股票却层出不穷。我经常说,做股票就跟破案子一样,你对细节的解读越深刻,破案的成功率就越高,真正的大额收益率都在细节里。这里需要额外插一句,很多人把股票的上涨解读成某某概念和题材,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认知逻辑。概念、题材这些东西与价格的变化一点关系都没有。

你知道的,其实都是他们想让你知道的。你知道的,也都是底层人更容易理解的东西。

这就好比我跟人聊历史,绝大多数人都是评书思维,对于历史规律反而一窍不通。人们被精彩的历史故事所吸引,就以为历史是由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推动的,岂不知,历史的走向和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没有半毛钱关系,历史人物只是历史规律中的演员而已。我们借用学习历史这个概念就是想告诉大家,在股市中的那些概念、题材、政策、数据等等,都是肉眼可见的东西,但凡是肉眼可见的东西与价格的波动都是没有关系的。

图片

我们在上一期讲到图表分析,图表上的价格轨迹看起来是杂乱无章的,但如果把它翻译成图表语言,那就是真金白银了。我们在文章中不止一次的提过,股市或者期货的功能是价值发现。也就是说,我们现在看到的价格所表达的都是未来的信息。我们反观那些概念、题材或者政策、数据都是在价格走完之后由媒体总结的东西,所以是滞后的。也就是说,先有价格的波动,才会有那些所谓“你知道的东西”。你拿着那些滞后的信息,去预测有价值发现功能的价格,这本身就是一个逻辑错误。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图表分析法,就是因为基本面信息都是滞后的,都是价格波动之后的东西,所以说基本面分析仅仅作为辅助手段,而不是主攻方向。

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新闻,受什么什么事件的影响,昨天股市出现了大幅上涨或者大幅下跌,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逻辑错误。比如说,受美联储降息的影响,美元指数大幅下挫。问题就在于,这个逻辑对吗?美联储每一次降息市场都会在一个月以前进行预期,并且市场预期与真实数据基本都会相同,那宣布降息还会导致价格下跌吗?很显然,价格的下跌与降息是没有关系的,只是人们不知道该怎么解释,就只能给价格的波动找一个理由而已。所以说,这个逻辑害人不浅。

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?首先要先暂时抛弃基本面的信息,先不要让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影响我们,要优先专注于价格的变化。绝大多数的牛股在上涨之前都是有征兆的,所以要养成一个好习惯,就是去总结那些大牛股产生之前都有哪些特征。

图片

当然,在做特征总结之前有两个基础要做好,一是理论基础,二是手工作业的基础。打好理论基础是搞清楚上涨和下跌的一些基本原理、基本模型和框架。手工绘图是为了把理论规范化,把理论放在不同的应用场景里活学活用。这就好比看太极拳和练太极拳是两码事,太极拳和股票一样,一看就会,但要想打出行云流水、刚柔并济的效果,没有十年的功力是做不到的。

我们回到正题,大牛股在启动之前都是有很多征兆的,尤其是指数熊市状态下的牛股,特征更加明显。为什么说熊市状态下的牛股更有力量呢?因为在熊市中,资金的主攻方向范围很小,火力就会非常充足,而在牛市中,资金会全面开火,很多股票就会因为火力不足而导致牛市无法持续。我们举个例子,比如钢铁板块,有几十只股票,但在牛市中,资金只能选择一两只龙头拉升,其余大多数个股顶多就是个象征性上涨。

那么在熊市状态下,牛股都有哪些特征呢?

首先,在熊市中,千万不要去找板块中的个股,尤其是那些产品同质化的板块。比如,银行、钢铁、化工、轮胎等等。因为像这种大板块的领域要想启动行情就必须要有牛市。有人会说,那拉升其中一个股票难道不可以吗?这里就需要提出一个估值的概念。我们要知道证券市场是做什么的呢?就是给企业估值。通过大规模的市场交易行为确定一个企业的估值,所以我们要相信证券市场的估值行为,因为这种估值不是由会计师事务所决定的,而是由市场行为决定的。以轮胎板块为例,赛轮轮胎的估值是470个亿,通用股份的估值是80个亿,二者的营收和利润也刚好是这个比例。如果拉升通用股份,而赛轮轮胎不拉升意味着什么呢?意味着通用在拉升的过程中总有人会对标赛轮的估值,所以融券做空资金就会层出不穷,上涨的阻力就会非常的大。

既然大板块领域我们不选择,那调转枪口不就完了吗?市场中有没有“蝎子粑粑独一份”的股票呢?其实这类股票是大量存在的,只是看你有没有足够的细心把它找出来,那些特立独行的企业因为没有对标公司,所以它的估值就没有限制,全凭故事怎么讲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“阴阳概念”,当普罗大众的认知都趋于一个方向的时候,你把方向调过来,立刻就豁然开朗。我们看近期大幅连板的股票,是不是都是这个特征呢?

图片

我们看,近期的牛股都有一个共同特征,就是他们生产的产品都是很难说清楚的。要么是复杂的原材料,要么是高精尖的技术服务,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反复提过,未来上涨的股票一定是老百姓的认知盲区,越是老百姓搞不清楚生产什么的企业,就越是牛股的集散地。而这一类的企业往往市值较小,在指数中的权重很低,所以他们无论涨幅多大,都对指数没有任何影响。所以说,在指数处于熊市的阶段,大幅拉升这种“蝎子粑粑”反而效果更好。

在图表上,这类企业在大幅拉升之前往往都会异常活跃。我说的活跃并不是指的某几天的活跃,而是在之前的一年或者半年之内定期活跃,时不时连拉几个涨停,但整体看起来还没什么实质性的涨幅,然后快速销声匿迹归于平静,当人们熟悉这种股票的规律之后,反而放松了其产生大行情的警惕。其实这就是天道与人性的斗法,在天道上,优质的股票终归是要诞生大行情的,但当人们熟悉了一种节奏之后,就不会认为未来有大行情的存在了。其次,人们总是喜欢买高不买低,比如一只股票连拉两三个涨停板,人们会觉得太高了,等回来再买,可当价格真的就回吐这两三个涨停板的时候,人们反而又看不上了。最终在价格一路暴涨之后跑步进场,高位套牢。当然关于图表特征的观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,很难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。

最后,我们为本期话题做个总结:

资本市场就是一套完整的阴阳系统,是规规矩矩按照天道的规律运行的。但是天道的规律与人性是反着走的,当人们都期盼牛市的时候,岂不知熊市中的明星股反而特征更明显,行情更具爆发力。而牛市中,上涨草草收场的比比皆是,反而不利于筛查出真正大牛股。在熊市中,明星股在启动之前会与那些芸芸众生的股票形成鲜明的对比,而在牛市中,这种对比反而不那么明显。资本市场中处处都与人性的正常认知相反。其实不仅是资本市场,这个世界的真理就是反人性的。比如教员最引以为傲的“四渡赤水”,就是一系列反人性的操作。所以说,证券的价格不是由人们很容易理解的经济学逻辑决定的,而是由形而上的反人性的自然规律决定的。